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年级:四年级 |
班级:3班 |
人数:51人 | |||
学科:班队 |
主题:小公民绿色行动 |
教师:王晴薇 |
日期:10月24日 | |||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渗透小公民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面对社会较为普遍的不良现象,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 2.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建立策划意识,初步懂得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实际操作要有可行性。 二、设计依据 1.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四年级以后开始变得感觉敏锐,情感丰富了。他们经常会关注身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不良现象常常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甚至有了想要干预、要参与做些什么的愿望。部分班委经常会催促老师召开班委会,说有情况要汇报。而且他们的汇报不再像低年级时那样,要么反映同学之间的矛盾,要么报告班级里的违纪现象。现在他们汇报的话题很丰富,提到某种情况的时候还会加上自己的想法,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会说,不良言行也会说。班委会上,他们会对班级建设甚至活动组织提出各种建议。 四年级的学生非常渴望拥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希望能在活动中承担更有分量和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自行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明显增强,队活动正在逐步实现自主。每当得知某个活动可以由他们自己来策划和开展时,全班都非常兴奋,争取到任务的学生特别积极、投入,而且和以前相比,他们不再一做事情就有很多问题,有了困难立即寻求老师帮助。现在更多的时候是学生有了想法征求老师的意见,他们常常会说:“我碰到了一个问题想这样处理,老师你看是否合适?”感觉四年级的孩子正在逐步长大。与此同时,因为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有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热情很高,但力所不能及,于是会产生挫败感。 2.活动背景 “小公民绿色行动”系列活动的选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源自于学生的需求。今年国庆前几天,红梅公园改造完毕,作为常州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向市民开放了。这在常州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每天去红梅公园的人都像赶集一样多。班级学生为此兴奋了好几天,所以一放假就都跑到红梅公园去玩了。有许多学生的假期作文都写到了游红梅公园的见闻。长假过后,我们以“我的发现”为题进行了专题交流。有学生提出红梅公园有两张脸,在美丽和热闹的背后有一些让人遗憾的现象。这一发现引发了许多学生的共鸣,他们列举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并对此进行了谴责,讨论非常热烈。活动中有学生提出我们不能让红梅公园的美丽就这样被破坏了,想要管管这件事。于是大家商议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行动,通过调查问卷、访问亲友,了解出现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本次活动将在大组交流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绿色行动”指明方向。 三、“小公民绿色行动”系列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我的发现——交流游玩公园中发现的不文明现象。 第二阶段:我们的调查——调查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三阶段:我们的设想——以小队为单位策划绿色行动。 第四阶段:我们的行动——根据行动方案,开展小队绿色行动。 第五阶段:我的收获——与同伴分享绿色行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 ||||||
活动过程 | ||||||
活动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常规活动 |
组织“丫丫说新闻”。 |
各小队“丫丫”轮流播新闻,其余学生倾听。 |
让学生了解时事要闻,激发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的热情。 | |||
原因追踪 (6’) |
1.组织交流调查了解到的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2.归纳梳理。 |
1.各小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2.互相补充。 3.原因归类。 |
汇报前期活动成果,完成活动衔接。为行动找到方向。 | |||
设想行动 (15’) |
1.提出要求,组织讨论。 2.倾听讨论,提供支持。 |
1.明确讨论要求。 2.以小队为单位讨论“做什么”和“怎么做”。 3.准备汇报讨论结果。 |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细致、周到考虑问题的习惯。 | |||
汇报互动 (15’) |
1.组织学生汇报。 2.适时点评。 |
1.各小队汇报。 2.在队与队、生与队的互动交流中,完善行动计划。 |
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学生表达自己愿望、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取舍他人意见不断完善自己想法的能力。 | |||
活动总结 (4’) |
1.活动总结。 2.提出后续活动要求。 |
1.倾听。 2.作好活动准备。 |
帮助学生梳理活动收获,激发学生参加后续活动的热情。 | |||
反思重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