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生命教育>>保卫童年>>文章内容
独生子女家长的心理障碍
发布时间:2008-04-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由于经常给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发现家长的许多问题其实与心理问题毫无关系。有的家长问:“孩子爱玩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吃得多是不是有毛病?”“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现在,家长对孩子总有无穷无尽的担忧和烦恼。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你会感觉到,问题并非出在他们身上,而是出在家长身上。现代的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障碍,这种障碍是“天生”的,自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产生了。

症状之一是过度关注 家长除了工作外,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方面,总是投入了过多的精力。由于非常珍惜这一个孩子,所以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成为家长研究的对象。过度关注的后果就是当孩子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家长已经替孩子想到了;当孩子的挫折即将出现时,家长已经承担了责任了。目前工作非常忙碌的家长在这方面已经略为超脱一些了。以往家里有两、三个甚至三、五个孩子,家长大都没有这样的精力。

症状之二是焦虑感 特别担心孩子在竞争中失败,表现为怕孩子玩。小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的游戏,可过于疼爱孩子的大人偏不让他们这么做。一到星期天,看到孩子无目的地玩或做游戏,家长就焦虑不安,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去弹琴、应当看数学书等。家长似乎不知道,正如工作是大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游戏也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不要管他们玩什么,只要他们开心,童年的幸福就已经产生了。遗憾的是,孩子们现在往往得不到玩的机会。家长的焦虑是现实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他将来不成功,整个家族就百分百地失败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想像。如果家里有三个孩子,一个不成功,还有两个顶着呢!

症状之三是负罪感 表现为觉得孩子可怜——孩子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可怜,而家长却觉得孩子很可怜。“就一个孩子,将来长大了多么孤独,如果自己老了或死了,可怜的孩子该如何生活,”这种变态的负罪感使他们变本加厉地溺爱孩子。现在的家长大多不像过去那样图儿女长大孝顺自己,当然也与西方国家把孩子哺养到18岁即算完成使命的观念大不相同。

症状之四是孤独感 家长觉得孩子孤独,其实是家长自己感到孤独。面对一个孩子时家长内心深处特别依恋孩子,有的家长说:真不愿让孩子长大。这种把孩子留在身边的精神依恋是很多家长都有的,只不过大部分是潜意识的罢了。如果是多子女的家庭,家长就不会有这种孤独感。存在决定意识,家长的上述心理障碍都是有某种现实依据的,“只生一个”的国情与个体渴求尽可能繁衍多个下一代的矛盾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矛盾必将以牺牲家长的常态心理和感受而获得平衡。所以,正如不要一味责怪独生子女的脆弱一样,也不要一味责怪独生子女的家长,因为他们已经很脆弱了。他们需要的是理解,是适应现实,而不是指责。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一个民族都患有心理疾病该怎么办?这时候,只靠心理治疗就不管用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造这个社会。可已经近14亿人口的国情,实在是不能承受更多的人口。面对现实,家长只有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自觉地反思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不健康心态,有意识地去改变它。这样,自己才可能快乐,孩子才会健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