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美南教师发展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来到了北郊小学,开展本学期的工作室第二次听课和指导活动。
本次活动,由北郊小学的沈鹏老师和青龙实验小学的徐杏蕊老师执教了两节课。沈老师的《认识加法》一课,课堂呈现活泼,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入学才两月有余,但是,沈老师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课堂精彩纷呈,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徐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环节清晰,从日期和学号引入,激发孩子已有的经验,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围绕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欲望,体现了一一列举策略的价值。
研讨阶段,先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课。两位老师基于单元整体结构的研读,就“为什么选择这一内容?体现哪些育人价值?依据价值设计了怎样的目标?根据目标定位分析学生的困难在哪里?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教学中的大问题、过程结构设计是什么?过程中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这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说课。随后,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让两位执教老师收获颇丰。
最后,由工作室领衔人马校长作出总评,马校长就第一节课提出了建议:四次教用结构,由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整体关联的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第一次教用,例题,用三句话来表达,这是教,马上出现另外一幅图,你也能用三句话来表达吗?这是用。找共性的过程中,发现都是把两个量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次教用,用一道加法算式来表示图意,那另外三幅图,你也能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吗?为什么都是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如果不看图,怎么得到答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第三次教用,给学生一些图,能不能有三句话来说一说、列算式、想合成、算结果。旨在培养学生整体关联思维的能力。第四次教用,看到这幅图,你还能写出其他算式吗?老师示范一个,你还能想到什么?过程中打开思路,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同时,马校长也就第二节课提出了很多细节方面的改进。经过马校长的一席分析,执教老师和各位成员受益匪浅。
初寒乍暖,虽然交流到下午五点多,但是成员们的收获却是满满的,心里也是暖暖的。体验着深入研讨带来的精彩,再一次收获思维碰撞的提升!相信工作室在马校长的带领下会越走越好!
(文:徐杏蕊 摄: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