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语文组的的青年教师们齐聚一堂,于紫云校区多媒体教室内开展了课堂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于后疫情时代的古文教学,参与课堂教学展示的两位老师给在座的听课老师们奉献了两节精彩的“语文大餐”。
第一节是由吴亚兰老师执教的《芙蓉楼送辛渐》精读。吴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节奏把握恰当,整节课环节明晰,层层推进,能够把新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诗句勾连起来,学生们收获颇丰。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注重“悟情”,避免了对诗句的零散分析,给学生带来了美的感受。
第二节是由于艳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精读。这个故事学生们耳熟能详,因此如何上出新意成了重中之重。于老师立足于古文教学的特点,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古文的方法,然后交由学生自主探究剩余的内容,教学过程当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又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整节课结束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自己的“古文学习方法顺口溜”:“课文注释结合看,扩展词语想画面。根据文意来断句,反复朗读是关键。”
评课环节中,青年教师成长营的三位营员:叶子、李晓宁和王婧老师分别上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今天的两节课富有“语文味”,课堂的生成处理恰当,特别是两节课结尾的练笔部分成为亮点,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紧接着,常州市教研员朱洁如老师给与会的各位老师带来高位引领。她在讲话中提出,古文课不容易上好,对于青年老师们来说是一种挑战,而今天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出诸多亮点。可见老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她强调,练笔的环节需要再次细化、强化,要有生生互评,练习要更有目的性,老师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青年教师成长营”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碰撞的平台。相信参与活动的各位老师都获得了成长,他们的教学研究之路会越走越远。
(文:王晓;摄:曹娟;审: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