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提升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23年3月29日上午,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常州)建设交流研讨之天宁区展示活动暨天宁区小学数学周月霞、叶娜教师发展工作室联合活动在常州市紫云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水虎远主任、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主任、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陈慧霖老师、王伟老师、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陈玉老师、紫云小学郭玉琴校长以及天宁区各小学、项目学校CIO、天宁区“第二批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负责人全程现场参与活动。其余辖市区、局属“第二批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负责人在线观摩。
项目汇报 融通技术
博爱小学叶娜老师以《立足技术融合 提升课堂教学》为主题,围绕“提升”、“创新”和“推广”三个关键词,交流了学校通过“凝练‘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形成基于范式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包”“探究基于数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设计便于区域推广的平台,扩大辐射”四大举措,构建互联网环境下以“交互探究”为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和实践模型。
紫云小学周月霞老师以《新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与创新》为主题,描摹了新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新样态:全面及时反馈信息、互动趣味呈现练习、灵活选择练习类型。学校以新技术为载体,创新练习设计类型;以新技术为媒介,构建练习伙伴共同体;以新技术为平台,优化练习设计评价。
丽华新村第二小学刘勇刚副校长以《从知识到素养:信息化环境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交流了学校以理念更新赋予研究全新育人价值,开展了信息化环境下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以核心内容为线索确定学习主题,以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突破口设计教学活动,以嵌入式为特征设计学习评价。
聚焦课堂 学“数”有道
华润小学陈妤婕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陈老师用“分蛋糕”串起整节课,运用“尚学平台”设计互动工具,帮助学生更精准、更直观地理解分数含义。课堂设计的三个学习活动层层递进,融合技术创设丰富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成果可视性。学生通过在平板上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并借助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实现思维可视化,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抽象与推理意识。
紫云小学王丹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王老师创设“猴子分桃”这一情境复习旧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她运用丰富的学习素材,借助“尚学平台”拖动、截屏分享等功能,引导学生在分一分、涂一涂的过程中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过程中,王老师通过数据统计实时关注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在资源对比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效度。
高位引领 明确方向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技术优势和教学思考。华润小学陈妤婕老师认为通过课堂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增强了课堂组织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体验的直观性,促进了学生思考的深度性。紫云小学王丹老师表示运用平台技术,让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更便捷、资源呈现更丰富、课堂交流更具针对性。
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陈玉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现场点评。她肯定了两节课都能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发挥了互动平台的技术优势,呈现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逐步深化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实现了技术与传统课堂有效、合理的融合。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主任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这一发展总目标,从“技术”“课堂”与“融合”三个角度进行高位引领。徐主任希望老师们聚焦教学,关注信息技术亮点,重视信息技术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和灵活性,鼓励每位学科教师都能勇于尝试、敢于探索。
本次区域展示活动为全市教师展现了天宁教育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阶段研究成果,也为各项目学校带来了新的启示,指明了后续的努力方向。各项目组负责人纷纷表示:将继续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以教育品质提升为根本,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信息化教学新样态。
(文:王丹 摄:陆愈哲 审:周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