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探索数据驱动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创新,3月21日,天宁区“智慧教育”张芳菲教师发展工作室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翰学校区举办第九次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测评系统下的教学新评价”为主题,特别邀请了与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结对共建的玛沁县第三民族中学、共和县第一小学、巴州区第三小学教师团队线上参与。
聚焦实证研究,构建智慧课堂
活动伊始,常州市香梅小学马琳老师带来六年级数学课《面积的变化》。课堂依托中庆智课平台的教学分析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动态分析,精准捕捉学生认知轨迹。马老师巧妙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提问-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中,深度理解图形缩放与面积变化的数学规律。现场同步生成的学情分析报告,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视化的决策依据。
前沿技术引领,共话AI教育未来
在专题讲座环节,工作室领衔人张芳菲老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场域中的创新融合与场景化应用》为题,深度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融合路径。她结合《人工智能编程实践》教材研发经验与Deepseek大模型环境背景,通过具体案例解析AI技术在教学评价、资源生成、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强调:“技术赋能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要重构教与学的交互方式,从而反哺教学的反思、优化与重建。”
多维研讨碰撞,共绘教育发展蓝图
教学研讨环节采用“说课+数据评课”的创新模式。马琳老师从教学设计、技术融合、评价创新三个维度进行说课,分享智慧课堂构建心得。工作室成员结合实时采集的课堂行为数据,从参与度、思维深度、目标达成度等12个维度展开量化分析,提出优化建议。
专家智慧分享,共领AI智慧教育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研发中心杨文君主任从数学学科出发对本节课进行深度剖析,并就如何看懂智课平台的数据分析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通过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教师可以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环节,实施个性化辅导,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伟老师指出:“数据评课不是冰冷的数字罗列,而是要通过数据读懂学生、改进教学,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王老师认为本次活动为区域教育同仁搭建了深度学习与实践交流的平台,标志着天宁区智慧教育在数据驱动教学评价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未来,工作室将持续深化“数据分析+经验提炼”双轮驱动模式,推动课堂教学从经验主义向实证主义转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文:马琳
摄:工作室成员
审:张芳菲